父子32年接力守护800亩松树林
很多人不知道,在董铺水库西南侧的蜀山区邓店村东大荒有一片市级公益松树林。村里的人们都知道,松树林有一对父子护林员,32年守护着800亩松树林。
父亲金际银从1985年开始成为护林员,身患食道癌后依然坚守岗位,2012年当选为“中国好人”。2013年,儿子金长清为了兑现对父亲的承诺,毅然接下护林的重担,今年6月当选“合肥好人”。
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走出两位“好人”,他们用传承延续护林,让800亩松树林润泽合肥人的大水缸。
护林30载 要做树林守护神
位于合肥市区西北的董铺水库被称为合肥的“大水缸”,水库西南岸是一片树林。严冬时节,金黄色的树叶纷纷落入尘土中。松树林旁的一间临时活动板房里,84岁的退伍军人护林员金际银随时待命扑灭火星。
1985年,本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的他,选择当护林员,守护“大水缸”旁的公益松树林。
金际银毅然决然地和老伴搬进村里为他们盖的位于林区的一间瓦房,村里拆迁及老伴去年去世后,金际银一个人住在临时活动板房里。
“20多年前,这里的树苗只有筷子高。如今,它们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。”金际银比划着。
清晨5时起床,吃完早饭后,穿上胶鞋、戴上草帽、扛上橡胶打火把出门,金际银每天要在树林里待上四五个小时,来回巡查一天要走上二三十公里。遇到秋天干燥时节及清明祭祀等火灾易发时期,每天走上七八十公里也是常事。
2010年,金际银被确诊患有食道癌。他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这片树林。作为一名老党员,他希望孩子们能接过接力棒,继续守护好这片松树林。
经过治疗,金际银战胜了病魔,又回到了熟悉的树林,可是毕竟年事已高,病体能否承担起这份重任?这是他最大的疑问。
一诺千金父子接力守护松树林
看着父亲日益消瘦的身体,儿子金长清答应父亲,接班看护树林。2013年,时年42岁的金长清放弃了原本收入稳定、从事了18年的出租车司机职业,毅然决然地回到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看护树林。
沿着父亲走过的路,金长清开始了漫长的巡查,每天他要在树林里待上七八个小时,走上二三十公里的路。
刚开始,金际银不放心儿子,总要陪着一起巡查。如今金际银已经放心地把这片松树林交给了金长清。
金际银依然住在树林旁的临时活动板房,“等村里的回迁房建好了,我就搬进新家,到时候可能没法护林了。”金长清则住在大铺头,每天来回两地奔波。
金长清告诉记者,林子旁有公墓,经常有人上坟,还会有市民到水库边玩耍。“他们如果丢个烟头,一旦引燃树木,非常危险。”
父子俩已经不记得扑救过多少场大小火情了,有时候睡觉都不踏实,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,就会神经反射,拿起打火把。
前年初冬的一个中午,金长清正陪着父母吃饭,远远看见水库边起烟了,他一边打电话通知其他的护林人,一边赶紧拿着工具冲了上去,扑打了一个多小时,火才熄灭。
金际银随后也赶到了起火点,看到气喘吁吁的父亲,金长清暗暗下了决心,要在东大荒护林。在护林的同时,金长清也会做点兼职,贴补家用。
“你会在东大荒干多久?”面对记者的发问,金长清坚定地说:“我父亲以林为家,护林30多年,我才护了4年,刚开始。哪天我干不动了,我儿子也会来接我的班。我答应过父亲、答应过政府,要护好这片林!”
记者眼前这片800亩松树林,犹如一座座高耸的绿色丰碑,刻写着一对农民父子的忠诚、无私和奉献。这一诺千金、朴实无华的好人家风,也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合肥百万市民……